黨的二十大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對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連日來,各地積極開展宣傳宣講,多角度、多載體、多渠道引導廣大基層群眾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接地氣、入人心。
河南省焦作市:用“云宣講”傳遞黨的二十大精神
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待王街道群眾拿著手機觀看宣講隊推送的宣講視頻。
近日,在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待王街道,“風彩待王”宣講隊的理論宣講欄目——《先鋒說》在“云上”開講。宣講員們通過手機,或誦讀報告原文,或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用鄉音傳遞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待王街道文化廣場、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百姓拿著手機觀看宣講隊推送的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講視頻。
“風彩待王”宣講隊由待王街道黨政領導干部、村(社區)書記、第一書記、優秀典型人物、民情聯絡員等組成,通過線上開設《書記談》《先鋒說》等專欄,定期進行新媒體展播;線下舉辦“板凳課堂”“田間一刻鐘”等宣講活動,向廣大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靶∫曨l”成為“大講堂”,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河北省邢臺市:組建“學習快遞小哥”宣講隊
“您有一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快遞’,請簽收?!痹诤颖笔⌒吓_市信都區眾創空間,十幾位青年創業者圍坐一起,用手機投屏的方式打開一份線上“學習快遞”。點擊“簽收”按鈕后,“青年強,則國家強”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青年”主題的金句一一展現。這是邢臺市正在組織開展的“學習快遞小哥”宣講活動的一幕。
為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進基層、入腦入心,邢臺市緊緊圍繞群眾實際需求,經過精心籌備,組建了“學習快遞小哥”基層宣講隊伍,針對企業、學校、鄉村等不同受眾群體,設計制作了不同版本、針對性強的“學習快遞”,快速、精準地送學習上門,扎實開展貼身貼心“微宣講”,切實把解渴管用的精神食糧送進千家萬戶,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安徽省蚌埠市:開展藝術化宣講活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藝術化宣講活動走進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近日,由安徽省蚌埠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委講師團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藝術化宣講活動走進龍子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的二十大代表丁海燕作了微宣講,文藝工作者創作表演了花鼓燈、淮河琴書、歌舞等節目,以文藝形式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到群眾身邊。
宣講中,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要讓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創作更多接地氣的文藝精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社區作為服務群眾的一線,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扎實推進“暖民心行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重慶市綦江區:用“背篼”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
“父老鄉親們,快點坐攏來,到壩子里面來喲!”在重慶市綦江區扶歡鎮安育村,“背篼干部”余江背著背篼從村委會走出來,一邊走一邊大聲吆喝,在他的背篼里,裝滿了書籍和報紙。村民們陸續走到院壩,圍坐在一起,聽余江談自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與體會。
扶歡鎮“背篼干部”宣講隊成立于2013年,是一支由161位機關黨員、優秀村干部、第一書記等組成的宣講隊伍。他們以背篼為媒介,裝滿“政策”“文化”“技術”“法律”等,通過進農戶、進農企、進田間地頭等方式,為群眾講政策、講知識、講技術。如今,化身宣講員的“背篼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闡釋黨的二十大報告,幫助鄉親們更好理解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截至目前,“背篼干部”已累計宣講20余場次。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燈謎競猜活動
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陳城鎮澳角村宣講活動燈謎競猜區,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關鍵詞和熱點話題為主要內容的20多條燈謎,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學生駐足競猜。大家或互相探討,或翻閱黨的二十大報告相關知識點,現場成了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課堂。
為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東山縣縣委宣傳部立足群眾需求和實際,組織開展了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通過干部群眾廣泛參與、互動式宣講等方式,講百姓能聽懂的話,說百姓愛聽的故事,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到群眾心里。
江西省撫州市:召開“禾場話事會”
為大力營造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濃厚氛圍,把黨的二十大精神播撒在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近日,江西省撫州市司法局與市供銷聯社駐村工作隊在龔坊鎮陀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召開“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禾場話事會。村小組長圍坐在村委會院前,談感受、聊變化、話發展。
“形式喜聞樂見,語言通俗易懂,這樣的宣講我們愿意聽、聽得懂、聽得進?!贝逍〗M長開心地說道。下一步,駐村工作隊成員組成的宣講團將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用最樸實的語言,全面準確宣講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來源:中國文明網綜編自焦作日報、文明河北微信公號、 蚌埠新視介微信公號、重慶日報、文明風、文明撫州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