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br id="6gs3q"></nobr>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凝聚合力再出發 打造文明實踐“升級版”
          發表時間:2022-12-05來源:中國文明網

            自2019年5月廈門市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以來,集美區建成了1個中心、6個實踐所、69個實踐站,打造“1+N”服務陣地,整合131個文明實踐服務延伸點,構建無圍墻文明實踐服務圈,深化地域和人群,實現文明實踐服務全覆蓋,為廈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供了“集美經驗”。


          社區居民學攝影。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組織者、參與者、領導者,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長、站長的能力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到這項工作的質量。為進一步提高集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服務水平,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走深走實,11月中旬開始,集美區組織轄區6名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69名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開展兩期共4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長培訓。

            培訓靈活運用專題課程、體驗式教學相結合,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講,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支撐,又有接地氣的案例分享、現場參觀。其間,廈門市委文明辦未成處負責人分析廈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情況,與各實踐所(站)長面對面交談,現場詳細解答疑問;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巨東紅結合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情況,為各實踐所(站)長講解如何借助社工機構專業服務提升實踐站建設水平;中共廈門市委講師團講師柯雯瓊圍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文明創建工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題作分享。集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還對下一階段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進行部署,梳理指揮網絡體系,明確相關職責,完善工作制度,指導各實踐所(站)進一步整合陣地建設,盤活現有資源,推動七大平臺建設。此外,參訓人員還走進東孚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現場感受“宣講有創新,群眾更愛聽,學習接地氣,群眾樂參與”的文明實踐建設成果,充分借鑒先進經驗,借“他山之石”助推集美文明實踐工作行穩致遠。

            聚合力開新局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升級版”

            一直以來,集美區堅持陣地對標建設、多元發展隊伍、提供優質服務、培育重點典型、健全完善機制,全方位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今年以來,集美區開展文明實踐課程活動近4680場次,服務現場簽到人次達15.1萬,整合課程活動資源近2800個,新培育群眾組織隊伍40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集美答卷”成績斐然。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為文化陣地的最前沿,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最后一公里”。此次培訓將鎮街及社區的主要負責領導集結在一起,明確主體責任,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扎實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升級版”。

            接下來,集美區將依托文明實踐所(站)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凝聚愛心力量,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實落地。此外,集美區還將繼續充分發揮文明實踐凝聚人心、淳化民風、教育引導作用,創新管理模式,探索新路徑,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搭建服務平臺 加快融合提升居民“幸福感”

            園博社區是2017年掛牌成立的年輕社區,地處集美新城核心區,“新廈門人”占比超七成。如何讓這群“新廈門人”更好地融入集美?園博社區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結合轄區特點,立足群眾需求,不斷深化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文化服務、教育服務、鄉風文明等平臺建設,加快新老居民融合,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架起黨和群眾溝通的一座橋梁,是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一個載體?!眻@博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高澤民表示,此次培訓幫助文明實踐所(站)長領會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服務載體,更好地服務群眾,將文明觸角延伸到最基層。

            用好在地資源 拓寬服務面引領社會“新風尚”

            一直以來,集美區立足轄區特色和優勢,挖掘村居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上下聯通聯享,激發服務生命力,培育“一站一品”,助推品牌孵化,做到“學有榜樣、做有樣板”。

            革命老區基點村崎溝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崎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打造“紅色崎跡”品牌,組織村居老人、青少年講述紅色故事,傳承革命基因,引領社會“新風尚”。

            崎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王惠燕表示,培訓既有學習,更有啟發。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用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立足該村的資源和特色,因地制宜拓展服務陣地及服務內容,夯實體制機制建設,加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開展,調動居民積極性,擴大服務覆蓋面,扎扎實實造福村民。(供稿:廈門市文明辦 文明風)

          責任編輯:張 殊凡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图片
              1. <nobr id="6gs3q"></nobr>